王砚辉书画交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作品
查看: 32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书法创作理念三《风格的悟性》

[复制链接]

140

主题

160

帖子

596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59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7-5 18:12:5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风格的悟性
书法的风格靠“悟性”来完成。悟性是经验慢慢的积累,孜孜不倦地艺术创作,高层次收益的逐渐形成。“悟性”是乎很神秘,难以捉摸不透的奇妙,不容易得到的艺术精华,只能从创作中感觉到的玄妙,我们统称他为艺术的“悟性”。书法家在艺术道路上,进行创作和探索中,突然寻找到的一个高层次的境界,从某种意义上讲,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外收益,它就是“悟”。 悟是书法家创作时,从艺术技巧中得到进展的一个飞跃过程,一种袭奇突来的思维方式。悟的阶段,由浅到深,渐渐步入高境界。悟取得的成绩,十分明显,启蒙初期,为师的可以传授技法,是接受者通晓执笔、运笔,却无法传授的神秘技法。如意境、心法、神韵等等。都要靠“悟”的方法来领会。
我们当地有个故事讲的是轮扁,传说的是我的一位祖爷,他是一个有名的打車匠师。其技术高明过人,手艺超群。经过他砍制的轮轴严密结实合缝,相安十分适宜,分寸感也极强,妙不可言。赶車人说:牲畜拉起来轻快,灵感强,响声纯翠。但是这一超群的工艺技术却不能用言传口授,让子孙无法得出其中绝妙,以至于无缘掌握的玄机奥妙,只得靠学徒后人感悟来意会、领取。
庄子曾经谈到,能够为言语论及者,大抵是“物之粗”,即物的表面现象。譬如书法中笔划粗细长短,用笔轻重快速等方法,可以通过言语论及以求达到纠正效果的方法谓之为表面现象粗也。而为艺术的精神境界,意境法则,精华之奥妙却无法用言语形容、用语言来指教,只能靠意致、靠感悟来领略到。“悟”与书法家的创作习惯、领略思维有关。有的书法家善于“悟”,悟性就髙。有的书法家不善于悟或者不注意悟性,就很难找到悟的玄妙。所以,有的书法家功力很好,字写的也十分公正,看起来很别牛却不如眼。其作品就是缺意境没有神韵,显得字不好。主要原因,缺少悟性基因,不注意悟的视野。所以,只能漫漫地领悟、意会来取得。“只有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
“悟”无法强求。“悟”却很需要“滋养”、“意会”,即意识的“渐修”。悟若“赏玩经月,喜不寐焉”。“相与把玩,啸咏终日。”凡是有“悟”,书法创作就会更上一层楼!“悟” 进入一程,作品就会提高一个台阶。“悟”一程,一程就有进步。常新常“悟”,常“悟”常新。这个“悟”无法用精确的逻辑思维去把握,用语言来指导,只有渐渐的领略,慢慢的意会,才会找到。但是,悟有层次之分、深浅之别,高低上下之差。如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”, 这正是未悟之境;当作者感到自己的功力到了一定的程度,急于寻找一种飞跃式的机会时,一闪念之觉,却常常淹没在严密的逻辑思维的驾驭之中。感到的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有时突然发现篮天白云起兮,有一种仙境浮现荡漾眼前或脑海时,则进入了似悟非悟之境;这时的功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并经验十分丰富而完满者,会感到法则对情绪的制约较重,艺术感受应是流动向前奔驰,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方法,一成不变的模式中。常常会感到审美意识中有新因素积淀和暗示将要出现时,你已经处于一种知于不知之壮态,在这知于不知,明于不明的时候,一时心神会突然的明亮,好像霎时间从梦中醒悟过来,一切都清楚了,明白了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会有一股正气浩浩荡荡而生,形体潇潇洒洒跃然在白云中,是你觉得一下子找到问题的答案了,就是悟性形成的出现。当条条道道都呈现出来了,这时“万古长空,一朝风月”便是大悟彻悟的境界。
一个书法家从春枝花满,天心月圆的意境达到万古長空,一朝风月的最高境界时,就“悟”通了。一个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仼务就完成了,他所需要追求探索的问题都悟到了。即风格之本也。
风格之本,也是无际之本。只有不断的努力,不断的追求,才会不尽的完美、成就,达到最高的标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书画家王砚辉个人网站

GMT+8, 2019-6-24 11:56 , Processed in 0.08124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